大叶黄杨虫害综合防治指南
大叶黄杨是园林绿化中的常用植物,但其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尺蠖和天牛两大害虫的严重威胁。了解它们的习性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,对保护大叶黄杨的健康至关重要。
一、 大叶黄杨尺蠖的防治
大叶黄杨尺蠖的幼虫以啃食叶片为生,是造成大叶黄杨损害的主要元凶之一。
危害特点与规律:
- 生命周期:越冬成虫在4月中旬羽化产卵,第一代幼虫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集中危害。随后入土化蛹,6月中旬羽化,第二代幼虫在6月下旬再次危害。第三代则在8月下旬出现。
- 危害高峰: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的危害最为严重。在气候温和、雨量充沛的季节,危害尤为猖獗,严重时可在2-3天内将整株树叶啃光,导致树冠光秃。
- 后果:受害后若遇高温干旱,植株极有可能整株死亡。
综合防治方法:
-
物理防治:
- 冬季翻土:在冬季深翻树根周围的土壤,可以有效灭杀越冬的虫蛹。
- 人工捕杀:利用越冬成虫飞翔能力弱的特点,在其羽化期进行人工捕杀。
-
化学防治:
- 抓准时机:在幼虫危害初期,及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,效果最佳。
- 推荐药剂:可选用90%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、20%速灭杀丁5000倍液,或使用苏云金杆菌(Bt)制剂(0.2至0.5亿孢子/ml)。
二、 天牛的防治
危害大叶黄杨的主要是褐天牛,其幼虫蛀食主干或主枝,是毁灭性的害虫。
危害特点与规律:
- 危害方式:幼虫在树干内部蛀食,破坏木质部,阻断营养和水分输送,最终导致整株或部分枝干死亡。
- 高发期:高温干旱季节是天牛危害的高峰期,此时树势较弱,更容易受其侵害。
综合防治方法:
-
增强树势(预防为主):
- 天牛属于次生害虫,优先攻击长势衰弱的树体。因此,在高温干旱季节,务必做好抗旱工作,保持树势旺盛,这是最根本的预防措施。
-
物理与人工防治:
- 清理衰老树:及时砍伐并处理长势衰弱和已经衰老的树木,消除天牛的繁殖场所。
- 人工捕杀:在闷热的夜晚或中午,人工捕捉并杀死成虫。
- 刮除虫卵:夏至前后,定期检查树干基部等天牛容易产卵的部位,一旦发现虫卵或初孵幼虫的危害迹象(如少量流胶和木屑),立即用刀刮除。
- 基部培土:对植株基部进行培土,可以使天牛的产卵部位上移,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危害。
-
化学防治:
- 虫道注药:发现蛀道后,使用注射器将40%乐果乳剂5至10倍液注入虫道内,毒杀幼虫。